发表时间:2013年07月02日 09:21 来源:湖南女子学院 【字体:大 中 小】 |
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离不开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价值观的引领和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实的价值基础。“五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这既指明了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也表明了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劳动托起中国梦 中国梦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创造之梦,是中华民族物质、精神、社会财富的增长之梦,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之梦,归根到底是依靠劳动才能实现的梦想。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念,正是基于劳动对于社会进步、民族昌盛、人民幸福的基础性作用。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劳动创造文明的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使得“人猿相揖别”,成为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活动和生产财富的源泉,民族的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终究要依赖各种形式的劳动生产、劳动创造。劳动的分工与协作、生产与交换促使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机制逐步形成、完善,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劳动催生语言、孕育艺术、产生伦理、激发科技,一部劳动史就是理解人类史的一把钥匙。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可以说,劳动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只有依靠永不止息的劳动、脚踏实地的劳动、精益求精的劳动、科学求实的劳动,中国梦才能走进生活、成为现实。无论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如何飞跃,知识经济如何凸显,生产要素如何组合,都只是劳动形式、劳动对象、劳动内涵的现代演变,都不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依靠生产劳动、劳动标志人的本质、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任何淡化、轻视、贬低劳动的观念,都是有害于社会发展的。 中华民族以吃苦耐劳、勤劳勇敢、富于智慧著称于世,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辉煌历史,是由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艰苦劳动积累起来的,是劳动的产物和结晶。综观历史,中国人民的劳动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密切相关。劳动是造就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根本力量,同样也是创造中华民族光明未来的根本途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少,充分发挥我国雄厚劳动力资源的巨大优势,充分发挥全体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是关系到增强综合国力竞争实力、扩展社会财富总量、满足人民幸福生活追求的重大问题。深化分配体制改革,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是把劳动要素作为第一生产要素和分配要素,都没有改变劳动的价值和作用。只有尊重劳动付出、保护劳动权益、鼓励劳动致富,遏制不劳而获、坐享其成、非法收入,中国梦才能成为现实。
|
崇尚劳动: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日期:2013-07-02 09:21:08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