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培养高素质人才 力推家庭服务业质量提升
日期:2015-12-30 18:11:36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14

培养高素质人才 力推家庭服务业质量提升

                     作者﹕杨兰英《光明日报》( 20151121 07版)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经济结构正在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速转型﹐服务业已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家庭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其蓬勃发展和质量提升﹐对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发展家庭服务业有助于增加就业。家庭服务业一直是吸纳就业﹐尤其是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就业的重要领域﹐就业容量大﹐发展潜力足。据统计﹐目前我国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有2500多万﹐但仍然供不应求﹐大量潜在的就业岗位有待开发。发展家庭服务业有助于扩大内需。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新型城镇化和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加速推进﹐家庭结构﹑家庭消费能力与家庭服务需求等均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更多家庭产生了多样化﹑高质量的家庭服务需求。另外﹐家庭服务业发展不仅能直接拉动内需﹐还可以促进人民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热点的形成﹐帮助中高收入家庭提高生活质量﹐带动中低收入者提高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重点惠及解决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和潜力领域。发展家庭服务业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把家庭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家庭服务业有助于改善民生。随着生理健康﹑家庭教育﹑生活艺术等现代家庭服务项目的涌现﹐家庭服务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但现阶段﹐我国家庭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亟须解决。如家庭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程度较低﹔行业竞争力不强﹐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才队伍不足﹐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等。行业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主力军”仍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他们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未经正规培训或稍加培训即予上岗﹐更无暇顾及上岗后的再培训﹐导致整个行业职业能力偏低﹑服务质量较差。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仅限于提供低端服务的家庭服务行业势必难以立足﹐必须拓展高端市场﹐提升服务品质。

    加强家庭服务业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职前教育﹑职后培训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从政府﹑高校和企业多维度协同推进﹑系统解决。

    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引导家庭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政府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家庭服务业发展需求﹐细化家庭服务业人才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家庭服务业人才发展。扩大政府主导的职业培训﹐大力实施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工程﹐把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培训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点﹐落实培训补贴等相关政策。开展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将家庭服务业经营管理和专业人员培养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抓好落实。还有﹐支持高校开设家政学及相关专业﹐培养从事家庭服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家庭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家庭服务业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职业评价体系﹑服务标准体系﹑质量评价体系﹑专业市场体系﹑行业管理体系等。创造条件引导国内外家庭服务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着力推动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家庭服务业发展水平高的欧美﹑东南亚等地家庭服务业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

    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加强家庭服务业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也应当成为家庭服务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进一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充分利用《家政学》列入全国高校本科教育专业目录的契机﹐引导更多高校参与家庭服务专业人才培养﹐适度扩大招生规模﹐积极拓展教育形式﹑丰富教育类别﹑提升教育层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家庭服务业发展趋势﹐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专业教材开发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包括职前职后培养培训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家庭服务业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努力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其他高校联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发挥行业企业主体作用﹐加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培训。随着家庭服务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的迅速增加﹐企业将逐渐成为家庭服务业人才职后培训的主体。在龙头和知名家服企业带动下﹐以中心城市家庭服务体系建设和“千户百强”企业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强人才培训力度﹐开办专门的人才培训基地﹐带动人员素质整体提升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发展。加强与高校合作﹐探索建立人才培养和实习实训基地﹐参与高校人才培养﹐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增加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通过人才租赁﹑人才外包﹑人才共享等模式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抢占人才制高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家庭服务人才考核评价机制﹐积极采用第三方评价﹐增强人才评价的公平性和专业性﹐实施科学评价﹑动态管理。围绕家庭服务业多样化﹑高端化发展需求和趋势﹐做好高层次人才储备﹐努力探索高端服务新领域﹐积极开发家庭服务新项目﹐通过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使高端服务普及化﹑多样化﹑大众化。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校长)

媒体报道链接:http://big5.gmw.cn/g2b/epaper.gmw.cn/gmrb/html/2015-11/21/nw.D110000gmrb_20151121_2-07.htm?div=-1

 



核发:0 点击数:14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