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须加强省情教育
日期:2011-10-10 18:21:41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1930
发表时间:2011年10月10日 18:21  来源:湖南女子学院 【字体:  
文件内容

邓灿辉

  省情教育是对受众进行省一级行政区划(含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基本情况、发展动态、未来走势及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它内化在国情教育之中,是国情教育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认识“家底”的重要渠道。省情教育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成为激发大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园、报效祖国的动力源泉。省情教育作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为大学生的省情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
  一、省情教育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重要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1]从《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要求可以看出,形势与政策教育包括“四基”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形势观教育(包括国内、国际形势)、政策观教育(世界上各党和各国的重大方针政策,国际组织、国际会议的主张等)、改革开放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而省情教育则有机渗透、融合、贯穿和体现了上述要求。加强省情教育,是落实《形势与政策》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必然选择。
  (一)省情教育是党的“四基”教育地方化的体现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四基”)的形成和落实必须本着走群众路线的原则,即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也就是说,“四基”是全国地方(譬如省)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和提升,同时它又必须进一步指导全国各地方(譬如省)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从而使它更具生命力、科学性和有效性。“四基”的着力点和受力点就是各个省份,它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高度统一。“四基”教育不能空泛地进行,它必须结合各个省份的省情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建设实际。“四基”教育地方化的体现就是省情教育。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基”,就必须与学生所认知的省份省情相结合;要引导学生认真贯彻党的“四基”,就必须和学生日后就业服务的省份省情相结合,这样党的“四基”教育才不会是无所依附。
  (二)省情教育是形势观教育、政策观教育地方化的体现
  形势观和政策观教育既包括国内部分,又包括国际部分。省情教育从基本层面来看,属于形势观和政策观教育的国内部分;但从更深层面来分析,它又无时不和整个世界相联系。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越来越突出,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正像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在北京奥运会上演唱的主题曲中所唱到的那样,“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相会在北京(You and me from one world ,we are family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省情教育就是国内国际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地方化的体现,而不是孤立地、片面地分析和研究省情。同样,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形势观和政策观教育,就必须紧密联系各省省情。如此,形势观与政策观教育才不会流于空泛。
    (三)省情教育是改革开放教育地方化的体现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就没有今天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成就、国际地位和影响。“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我们要对改革开放进行系统回顾总结,以生动的事实、伟大的成就、成功的经验对全党全国人民进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决心和信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2] 对大学生进行改革开放的宣传教育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长期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的生动事实、伟大成就、成功经验体现在各省地方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之中,这就必须结合省情和人们身边生活的变迁来开展改革开放教育,也就是说,通过省情教育来实施改革开放宣传教育将更有成效。
    (四)省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地方化的体现
    贯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一条主线和红线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3]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告诉我们,爱国主义必须体现在热爱家乡、热爱骨肉乡亲之中,而这正是省情教育的基本内容。家乡的山水草木 、风土人情 、人文历史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都能激发他们的乡土之情,进而引伸到对祖国的热爱。了解、掌握基本的省情,特别是基本的优势省情,结合亲近家乡的实践活动,大学生得以充分感受家乡壮丽的河山、丰富的资源、优美的环境、崭新的面貌、蓬勃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这将有助于他们更直观、更直接认识和理解国情,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省情教育就成为极其重要的一环。
    二、省情教育的内容
    正确把握省情教育的内容,是实施省情教育的前提。省情不仅是一省的地理环境 、资源状况、人文历史 、经济状况等等基本省情信息;完整的省情信息还应包括一个全面系统、脉络清晰的全省方针政策信息。后者是开展省情教育的主线。开展省情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这条主线上来,立足各省实际,齐心协力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开展省情教育要涵盖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要有详实的基本省情信息,譬如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的区位优势,湖湘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光荣的革命斗争业绩所凸显的湖湘精神,湖南丰富的矿产资源 、四季分明的气候等自然资源所带来的资源优势,以及湖南省改革、发展、稳定和建设情况,特别是与高校相关学科紧密结合的相关产业的现状,湖南发展进程中的热点、亮点和难点问题等等。
    二是要有具体的方



核发:0 点击数:1930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