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1年10月10日 18:20 来源:湖南女子学院 【字体:大 中 小】 |
文件内容 |
李 颖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核心职能,它具有针对性、复杂性、繁琐性等特点。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拓展,传统教学管理的手段和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科学发展观思想,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2、全面发展观;3、协调发展观;4、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育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教育关注教育现实问题,要研究学生、教师和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1、以人为本,人是教育发展的主体,教育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这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发展强调教育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再生性;3、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包括在观念上创新,在制度上创新,在实践上创新,最终实现人才的培养。
二、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教育管理的意义
(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落脚点是“人”,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管理的核心思想,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教学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要真正做到关爱学生进步,关心学生困难,关注学生就业,最广泛地调动师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师生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把教育看作是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持续的发展过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强调教学管理工作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三者是科学教学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高校要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就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就必须充分调动高校教育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就必须加强高校教学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进而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要体现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即使在市场经济时代,教育规律依然是办好学校的根本规律,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高校必须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按照高校的中心任务和教育发展规律进行教学管理。
三、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学管理问题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初衷是为培养我国未来高素质人才服务的, 其着眼点是要培养一大批综合素质高、解决问题能力强、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高校学生。这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题中之义。当前,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审视当前高校的教学模式,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差距和不足。
(一)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管理不利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当前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居主导地位。“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 教师包办了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被动、被迫的服从地位。” 学生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是否真正学懂、消化,能力从何提高,综合素质如何加强,教师如何与学生互动、对话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虽然延续传承了数千年,但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难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培养出来的人也被实践证明确有诸多缺陷。
(二)以书本为中心实施教学管理的方法不利于高校学生知识技能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置于首要的位置。当前,高校授课大都停留在教师以教科书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和集中讲授的方式上。这样,不利于高校学生知识技能的协调发展。比如“传道、授业、解惑”仍然是教师的座右铭,课堂内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作报告式的分析课本。
(三) 以考书本理论为核心的考试评估体系不利于高校学生的成长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审视当前高校检测学生学业状况,实行的是传统考试的评估体系。其最大弊端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思维活动束缚在以书本为中心的视野范围内, 由此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上课听教师讲,考试背笔记和课本,片面追求考试得高分。”这种单一的考试评估体系泯灭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厌学情绪普遍,导致学习者高分低能。综合分析当前高校教育教学过程和考试评估, 都严重忽视了对人才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持续力的呵护。考试评估体系不改革,教育创新就无法推进。考试评估体系是影响和制约人才质量的关键因素,而高等教育是中国人才工程的发动机,发动机功力小、质量差、工艺和技术都落后于时代,必然影响整部机器运转速度。高校的教学管理是人才工程的基础,基础不牢,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将受其所累。
四、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教学管理创新
当代高等教育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归根到底体现在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上。我们可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来创新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其更具有活力。
(一)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教学管理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 首先要从思想理念上树立正确的导向。就当前我国高校而言, 一要树立创新的理念。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做到在观念创新上先人一步,在体制创新上优人一筹,在机制创新上高人一等,在实践创新上快人一拍,集中力量谋划并施行教育教学改革。二要树立改革的理念。要通过加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力度,确立有特色的培养模式,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通过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新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成长过程中的中心作用。三要树立
- 上一篇: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
- 下一篇: 《形势与政策》课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