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目标选择
日期:2011-10-10 19:19:31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543
发表时间:2011年10月10日 19:19  来源:湖南女子学院 【字体:  
文件内容

李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顺应形势,化挑战为机遇,构建新型学生工作模式,是摆在每一位学生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模式,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指的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学生工作模式指的是做学生工作的标准样式,是以学生工作目标、内容、方法为因子的相对稳定的包括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运行系统。
    一、 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开放经济条件下,适应学生工作内涵转变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使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由传统教育模式向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育转变。中共中央16号文件中指出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义上等同于通常的学生工作,又与国外指的“ 学生事务”内涵基本一样。学生事务管理主要是学生非学术性活动和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包括学生社团、各种课外活动、文体活动、经费资助、学生心理卫生、纪律和法律、健康医疗、就业指导和学术支持等多领域。新的学生工作模式,即把学生非学术性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学生事务管理凸显出来,使学生事务管理与学术事务管理共同成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育的车之两轮。由于我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我们所指的学生事务涵盖了部分学术事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与国外相对于以获取学分的学术事务之外的“学生事务”的涵义有所差异。但是,面对学生工作内涵的转变,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和运行方式才更加适宜于当前学生工作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建构其运行采用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并实行准市场化运作方式,以推进学生管理体系效益最大化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现实需要,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当前,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高校和学生之间已不完全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点,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以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刚性的管理为主的学生工作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社会、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学工干部必须转变观念,转换工作角色,由原来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控制者转变成为服务者,心想学生、情系学生,紧扣学生的发展需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和“服务育人”理念,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型,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服务功能放在学生工作的主导地位,着力抓好学生工作服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民主化建设,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作效能。
    (三)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的需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高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把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如何走进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使不同层次、水平、志趣、爱好、性格特征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发展自己,这就要求学生工作必须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服务功能放在学生工作的主导地位,以服务为基础平台,以优质服务培养人,以贴心服务感召人,以温馨服务教育人,以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质量的服务,营造起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和尽可能好的条件,让学生个性发展在专业服务中得到良性培育和引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发展。把服务作为主线贯穿于学生教育、管理和全面素质培养中,在构建新型学生工作模式上进行积极的探索。
    二、 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基本要求
    (一)准确的定位服务
    传统的学生工作在理念上往往把学生仅视为教育的对象,以学生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为原则,在内容上偏重对问题的管理,强调学生在接受教育和管理方面的自觉性,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的目标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的内涵是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机统一。由于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学生工作无法采取有效的服务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实现教育管理的育人目标。改变传统的以“问题管理”为重点的工作模式,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已凸显出了其重要性。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面临着对服务的定位问题,服务模式并不是否定教育和管理,而是正确定位各自的特点,构建整体型的教育模式。将服务内化成一种理念,在服务中实现教育、管理。
    (二)明确服务的内容
    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广大学生服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型工作模式,以服务学生成长、发展为工作目标,以促进全面教育和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工作重点,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融为一体并贯串于一切学生工作的始终,通过系统的服务体系、锻造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个性并赋有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产品。因此,服务型学生工作要以学生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资助管理、学生事务受理、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学生宿舍管理、学生社团管理等为主要内容,在工作中加强学生文化学习活动服务平台、就业服务平台、扶贫帮困服务平台、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后勤服务平台建设。
    (三)突出服务的特点
    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中所指的服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服务的易接近性,主要是指提供给学生的服务要有可操作性,不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受到影响。
    二是具有服务的支付性,学生服务不仅在于提供,而且在于为学生提供什么,使学生在受到服务后感到物有所值,实现服务的支付性。
    三是具有服务的选择性,学生不但有多种形式的服务,更重要的是能提供多种内容的服务,这样才能实现服务的选择性。
    四是具有服务的方便性,学生服务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服务学生的工作模式要改“管”为“导”,?取“三导向&



核发:0 点击数:543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