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 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
日期:2011-10-10 19:18:05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368
发表时间:2011年10月10日 19:18  来源:湖南女子学院 【字体:  
文件内容

阳洪霞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断,既简明扼要地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也完整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高校辅导员老师应该深思,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辅导员的工作中。
  作为学生工作的最基层组织者,要用发展的眼光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来开展工作。在新形势下辅导员若要取得工作的实效,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既要兼顾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需要,教育学生认识和适应他们赖以发展成长的社会环境,又要充分考虑学生自由发展的条件,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一、“以学生为本”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必要条件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状况特点,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的人格、个性、情感和高智商的群体,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网络信息时代,他们接触的知识面更广,同时受到的负面影响也更多。辅导员老师若要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特点,更好地开展工作,就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同时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如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等,在工作中改变过去单一说教的方式,改变过去乏味的宣讲模式,关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各种激励和制约因素,将尊重、理解、关心等人本理念渗透于具体工作中。
  (二)高校辅导员管理与服务、言传身教与引导影响为主要职能的角色定位,要求他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辅导员工作对象是学生,工作中的互动因素是学生,体现工作的成功还是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好坏、成败乃是学校的前途,最终还是决定于学生的表现。这个特点决定了辅导员角色的多样化。高校辅导员“管理者”的角色,要求他们必须辅导员要努力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辅导员“服务者”的角色,要求他们尽可能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要提供帮助和服务。辅导员“言传身教”与“引导影响”的职能,需要辅导员通过自己的人格及行为示范得到充分的发挥。辅导员若能启发学生的自觉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便能尽到以上的职能。
  二、辅导员在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主要内容
  “以学生为本”,一是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二是指导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发展;三是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影响其自身发展的其他重大关系;引导大学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鼓励大学生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把自己培养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三、辅导员坚持“以学生为本”,须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改革管理,努力构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民主、和谐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积极的充满人情味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接受教育,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展露个性、发展个性。
    (二)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坚持以学生为工作的出发点,就是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辅导员的服务意识。针对学生的思想需求和变化开展教育,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受自身条件、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和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影响,学生思想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研究学生的特点,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的思想趋势,又要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观察分析个体,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三)重视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人格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阶段来设计思想政治工作的步骤,因势利导,因需施教。充分考虑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各种正当合理需要,如被认可、受尊重、求职、自身发展等内在心理需要。
    (四)注重情感教育,在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
    辅导员的工作有很大部分是千方百计地为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良好的情感素质,从情感上贴近学生,细心分析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怀着爱心、耐心诚挚地帮助学生减轻压力,使学生处处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宽容,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达到共性合格、个性张扬。
    作为辅导员,应该培养和提升担任学生益友的三种能力:
    1、热爱学生、倾听学生的能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学生有一颗爱心,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发扬学生长处,鼓励、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与取得的成绩;同时,对犯有错误的学生,不姑息、不护短,耐心地教育、帮助他们;更重要的是通过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自强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
    2、爱和学会爱的能力
    要当学生的良师益友,必须热爱学生和热爱学生工作,通过建立深情厚谊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是辅导员最基本的一项素质和能力。来自多个学校、多个区域的学生的复杂性,工作的繁杂性,要求辅导员爱岗敬业,乐于与学生打交道、打成一片,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舍得花精力和时间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只有知情才会有较强的亲和力,成为学生的朋友。
    3、深入学生、认知学生的能力
    只有具有共同语言,才会成为朋友。辅导员要能够熟悉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懂得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方法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辅导员与学生思想才能相互沟通。
    学生除了思想上、心理上会存在



核发:0 点击数:368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